MDD橋堆開路失效或單向導通的原因與解決方案
關鍵詞: 橋堆故障 橋堆開路 橋堆單向導通 橋堆檢測方法 橋堆解決方案
MDD辰達半導體 橋堆(Bridge Rectifier)是電源電路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整流器件,它負責將交流電(AC)轉換為直流電(DC),為后級電路提供穩定的電源。然而在長期的客戶應用中,FAE 常常接到反饋:電源輸出異常、波形畸變或設備無法啟動。經排查后發現,根本原因多是橋堆出現了開路失效或單向導通的問題。這類故障雖然常見,但診斷難度較大,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致整機電源系統反復損壞。
一、故障現象
當橋堆發生開路或單向導通時,系統通常會出現以下幾種表現:
輸出電壓明顯偏低或不穩定,部分波形缺失;
電源模塊周期性重啟,無法正常維持工作;
電路中有交流紋波滲入直流端,導致噪聲增大;
保險絲未斷,但設備不啟動;
用示波器觀察整流輸出,波形出現半波缺口或畸變。
這些癥狀通常意味著橋堆內部至少有一個二極管失效,無法正常導通或阻斷。
二、主要失效原因分析
1. 器件開路(常見失效模式)
橋堆內部由四個二極管組成,若其中任意一只二極管出現開路(焊點脫落、芯片斷裂或鍵合線燒斷),則在交流周期的一半期間,電流路徑被中斷。結果是:輸出端只在半波導通,表現為電壓下降、波形缺口及紋波增大。
常見誘因:
過載電流或浪涌沖擊導致芯片燒蝕;
熱循環導致內部焊點疲勞;
長期高溫工作引起封裝老化、內部引線斷裂。
2. 單向導通(內部短路或漏電)
當橋堆內部二極管部分短路或出現嚴重漏電時,交流輸入的一個方向電流會被強制導通,另一方向被鉗制,導致輸出端電壓被“拉偏”,波形呈現單邊導通特征。
典型特征:
輸出電壓降低但不會為零;
輸入端出現非對稱電流波形;
電源可能伴隨異響或過熱。
原因可能包括:
反向耐壓不足被擊穿;
PCB 上污染或焊渣造成漏電;
過熱或浪涌擊穿內部 PN 結。
3. 外部焊接或接觸問題
某些情況下橋堆本身并未損壞,而是引腳虛焊、焊盤氧化或接插件接觸不良,使得電路等效為“間歇性開路”。此類故障在振動或溫升條件下更容易復現。
三、FAE 現場排查方法
靜態檢測(萬用表法)
使用萬用表二極管檔依次測量四個導通路徑的正反向電阻。正常時應有兩條路徑導通、兩條反向截止。若出現“全斷”“全通”或反向漏電,則可確認故障點。
動態檢測(示波器法)
通電后觀察整流輸出波形。若波形缺少半波或出現明顯偏斜,即可判斷為開路或單向導通。
熱像檢測
對橋堆上電運行后使用紅外熱像儀檢查溫升分布。若某一角溫度異常高或明顯低于其他角,說明該臂導通異常。
四、解決方案與預防措施
提高器件裕量
橋堆額定電流 ≥ 實際負載電流 × 1.5;
反向耐壓 ≥ 輸入電壓峰值 × 2。
過低的額定參數是橋堆早期失效的主因之一。
加裝浪涌與溫度防護
在交流輸入端并聯 NTC 熱敏電阻 限制浪涌;
加入 MOV 壓敏電阻 抑制雷擊尖峰;
對高功率應用,橋堆應加裝 散熱片或導熱硅脂。
優化焊接與布局
橋堆靠近輸入端布置,縮短回路;
確保焊盤清潔、錫量充足,避免虛焊;
避免銅箔過細導致局部發熱集中。
定期維護與篩選
在老化測試中引入通斷循環和溫升應力;
對大批量產品進行漏電篩選,剔除潛在失效件。

橋堆開路失效或單向導通問題,本質上是二極管內部結構、工藝及熱電應力的綜合結果。FAE 在處理此類問題時,應結合器件檢測、波形分析與熱分布觀測,找出根因,從選型、散熱、防護和焊接四方面優化設計。
只有在設計初期充分考慮裕量與防護,才能讓橋堆在長期運行中保持穩定導通,確保整流輸出電壓可靠純凈,為整個電源系統的穩定運行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