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池巨頭海外市場大爆發:出口飆升220% 國內產能過剩尋求出路
關鍵詞: 中國電池產業 中國電池出口 電池關稅壁壘 寧德時代 儲能電池
據《Oilprice》報導,盡管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中國電池產業在今年上半年迎來了強勁的海外需求,出口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
根據中國儲能聯盟的報告,2025 年上半年,中國電池儲能企業共獲得約200 份海外訂單,總容量達186 吉瓦時(GWh),較去年同期激增超過220%。
這波海外熱潮是業者在國內產能壓力下積極尋求出路的結果。去年,由于多年的大規模投資和擴張,中國電池行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曾暴跌至最高容量的三分之一。這不僅使小型制造商面臨嚴峻壓力,加劇了產業整合,也迫使生產商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
關稅壓力與生產本地化
然而,中國電池巨頭在海外擴張的道路上也面臨華盛頓關稅壁壘的挑戰。在總計186 GWh 的海外訂單中,由于川普政府征收的高額關稅,來自美國的訂單量僅為5.34 GWh,占比不到3%。相較之下,近60% 的訂單來自中東、歐洲和澳洲。
業者體認到,在關稅風險日增的背景下,單純出口已不足以維持競爭力。寧德時代董事長高紀凡說:「以前業內常說,不走向海外就退出游戲;現在,由于關稅問題,光是出口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國外進行本地化生產」。
中國企業正積極使生產基地多元化,以減輕華盛頓的關稅風險。例如,中國太陽能制造商已將約80% 的海外產能(包括太陽能晶圓、電池和模組) 安裝在東南亞。
北京政策支持與企業表現
在政策支持下,中國國內市場也出現了反彈跡象。中國國家能源局(NEA) 最近公布了一項計畫,將動用2500 億元人民幣(約320 億美元) 的新投資,目標是到2027 年建成180 吉瓦(GW) 的新能源儲能容量。
在基本面持續改善的驅動下,營運于儲能領域的中國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強勁的增長數據。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制造商之一寧德時代(CATL) 報告稱,2025 年上半年營運收入達1,788.86 億元人民幣(251.5 億美元),同比增長7.3%;而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304.85 億元人民幣,增長了33.33%。寧德時代指出,這得益于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對儲能電池需求持續快速增長。
全球市場趨勢與美國儲能爆炸性增長
電池儲能的擴張是全球性趨勢。能源研究機構Wood Mackenzie 預計,到2034 年,全球電池儲能投資將達到約1.2 兆美元,以支持同期新增超過5,900 GW 風能和太陽能容量的部署。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公用事業規模的電池儲能市場正蓬勃發展:自2020 年以來,美國的公用事業規模電池容量猛增了15 倍,達到近30,000 兆瓦(MW)。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電池價格自2022 年以來下降了40%。目前,美國有19 個州安裝了100 MW 或以上的公用事業規模電池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