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芯片“雙破億”領跑國產,杰發科技錨定汽車智能化攻堅
2025年上半年,四維圖新旗下杰發科技的SoC與MCU累計出貨量雙雙突破億顆大關,成為國內少數實現“雙破億”的汽車芯片企業。
“中國的汽車工業GDP去年高達近11萬億,在科技領域中,汽車賽道肯定是最能盈利的行業?!痹诮张e辦的四維圖新2025 EVOLUTION創想大會上,四維圖新CEO程鵬表示,2025年上半年,四維圖新旗下杰發科技的SoC與MCU累計出貨量雙雙突破億顆大關,成為國內少數實現“雙破億”的汽車芯片企業。

四維圖新CEO程鵬
全維布局構建產業根基
杰發科技副總經理胡小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2013年起,杰發科技前瞻性切入汽車電子芯片設計領域,作為國內首家專注該賽道的企業,持續進行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通過推出國內首款汽車SoC芯片、首款汽車MCU芯片等標志性成果,歷經十余年技術深耕,成功構建起涵蓋技術研發與市場應用的雙重壁壘,為企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四維圖新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AC8015芯片已在前裝量產車型超百款,總出貨量達500萬套片,出海比例超過50%。MCU系列不僅全部符合車規標準,也能符合不同類別的、不同功能安全級別、性能安全標準。值得一提的是,杰發科技芯片配套的通用性軟件、ABM、DSP都是免費的,模擬IP 100%自研,數字IP 90%以上自研,超過85%產品的封裝測試都是在大陸完成。用程鵬的話來說,就是,“能夠確保我們在動蕩和不確定性中提供一個更確定的選擇?!?/span>

區別于單一芯片類型研發策略,杰發科技構建了覆蓋車身控制、智能座艙、傳感器等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的完整產品體系。通過全維度產品布局,公司不僅能夠為客戶提供集成化解決方案,還能實現不同產品線間的技術協同,有效提升企業整體技術競爭力與市場響應能力。
“汽車是最復雜的產品之一,平均有2萬個零部件,每家車企的一級供應商數量在100家到400家之間,形成了最復雜、最完整的產業鏈條。在這2萬個零部件中,我們能提供500個關鍵部件?!背贴i說。
在客戶合作層面,杰發科技建立了覆蓋國內大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Tier1)、主機廠及國際主機廠的多元化客戶體系。通過與全球優質客戶開展深度技術合作與項目協同,積累了豐富的行業應用經驗,同步構建起穩定的市場渠道,推動產品市場認可度與滲透率持續提升。
雙軌驅動產品戰略,推進高端突破與細分深耕
如今,汽車產業正迎來“大算力、大模型、艙駕一體”的時代,為順應這一新的發展趨勢,杰發科技實施了“鞏固中低端市場優勢、突破高端技術壁壘、細化產品應用場景”的差異化產品戰略,意在實現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的雙向驅動。
在程鵬眼里,性價比是最大的利器。于是,在智能座艙芯片領域,AC8015、AC8025兩款產品憑借穩定性能與高性價比優勢,牢牢占據著國內中低端市場主導地位,不斷擠壓高通、MTK等國際廠商市場空間;MCU芯片領域,7811、7801兩款產品以精準市場定位與極致性價比,成為行業標桿產品,出貨量持續領跑國內MCU市場。

據胡小立透露,正在研發的下一代座艙/艙駕一體芯片AC8035,將規劃集成300K左右的通用算力與100T左右的NPU算力,支持AI大模型運行與艙駕一體應用需求,有效填補國內中高階座艙芯片技術空白。針對當前高通、MTK等高算力芯片在單艙場景下NPU算力不足的技術痛點,杰發科技還創新提出“大算力芯片+AI Box”硬件組合方案,通過算力擴展實現艙駕一體技術路線的長期兼容。
在產品精細化布局維度,杰發科技聚焦MCU產品進行深度優化。基于不同應用場景對存儲容量、計算性能的差異化需求,系統規劃MCU產品序列,通過型號細分提升產品與應用場景的適配精度,實現產品價值與客戶需求的精準匹配。
深化集團協同創造價值
作為四維圖新旗下核心業務單元,通過強化集團內部協同效應,構建“極致性價比”產品體系與技術創新能力,同時通過開放合作策略,保持市場競爭靈活性與技術創新活力,正成為杰發科技明確的發展戰略。
在四維圖新高級副總裁、杰發科技總經理畢壘看來,整個四維圖新集團布局當中,不同產線之間的關系有兩層:
在內部協同層,杰發科技與四維圖新各業務板塊形成“雙向賦能、協同發展”的生態體系。一方面,杰發科技的芯片軟件技術與算法能力,為集團智能座艙與輔助駕駛業務提供技術支撐;另一方面,集團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領域積累的客戶資源與應用場景,為杰發科技產品研發提供市場導向,通過客戶資源共享降低市場拓展成本。
在外部合作層,杰發科技秉持開放合作理念,積極與行業頭部企業開展技術合作,在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領域,分別與地平線和高通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開展聯合技術研發。這種“內部協同+外部合作”的雙輪驅動模式,既保障了技術研發與市場拓展的穩定性,又通過外部競爭壓力促進企業持續創新,避免內部資源依賴導致的發展僵化。
在談及關于“極致性價比”產品策略的實現路徑時,畢壘提出三項核心舉措:一是優化產品設計方案,在確保功能安全前提下,消除硬件、軟件及算力資源冗余;二是發揮規模經濟效應,通過擴大市場份額分攤研發投入與供應鏈成本;三是精準定位主流市場需求,避免盲目追求小眾高端市場,以規?;N售推動成本持續下降。
“極致性價比并不是低端,而是用戶負擔同樣的成本所獲得的體驗差別。”畢壘強調說,四維圖新的極致性價比,不但體現在產品打磨上,還體現在錨定市場選擇上,“我們不做最高端、極其小眾、看起來很酷炫的產品,我們是滿足主流的市場需要?!?/p>
前瞻布局增量市場
針對國產化替代進程,胡小立指出,當前國產汽車芯片仍存在巨大發展空間。以MCU 芯片為例,國產化率不足5%;在SoC芯片領域,國產替代主要集中于中低端智能座艙市場,中高階產品仍需技術突破。所以,短期來看,2018-2019年芯片短缺引發的行業擴張導致市場競爭加劇,部分企業采用非盈利策略參與競爭。從長期發展趨勢判斷,隨著行業整合推進,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國產企業有望在更多細分領域實現技術突破。
“我們需要從中長期的角度去看,這個內卷過程結束之后,整個行業穩定下來之后,才會是更加良性的情況。這個紅海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有很多亮眼的成績?!焙×Α秶H電子商情》表示,國內企業已在部分領域展現出較強競爭力,如地平線的輔助駕駛芯片已具備與英偉達Orin、Thor等產品的競爭實力,杰發科技的中低端智能座艙芯片也實現了對國際產品的有效替代。
“接下來,我們不斷要去布局中高端芯片,跟國內的同行有更多的合作,相互之間能夠有更多的抱團,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才能有更好的發展?!?/p>
他同時指出,從技術發展角度看,“大算力+大模型”將成為核心技術方向,“中央計算單元+區域控制”的電子電器架構將引領汽車電子系統變革。這種架構不僅能夠實現汽車產品的標準化迭代升級,還為功能擴展提供技術支持,而多模態交互等創新應用的實現,高度依賴AI大模型與大算力芯片的技術支撐。

此外,在增量市場布局層面,杰發科技還將具身智能領域納入戰略視野。畢壘表示,企業在汽車MCU研發過程中積累的邊緣AI技術與電機驅動算法,與具身智能技術需求具有高度適配性。在四維面向汽車的供應鏈中,約有75%可復用至機器人、無人機、割草機、掃地機等產品,汽車供應鏈的工業屬性高度適配這些領域。
基于此,杰發科技計劃采取“技術先行落地汽車市場,待行業成熟后遷移至具身智能領域”的發展策略,通過“汽車市場筑基、增量市場突破”的戰略路徑,實現業務多元化發展。
“具身智能這個市場一定會爆發,而且是巨大的爆發,但短期內沒那么快。”畢壘說,割草機不是具身智能,具身智能領域還沒有找到創造特別價值的產品,目前還在拼技術能力的儲備。“我們的能力會先在汽車上落地,等待具身智能去遷移?!?/p>
在回應如何看待車企“全棧自研”芯片的發展趨勢時,畢壘強調說,前期車企“全棧自研”熱潮更多源于市場快速迭代需求,而當前行業已逐步轉向“全??煽亍钡陌l展理念。換句話說,就是“行業正在回歸理性”。他認為,從產業發展規律來看,隨著市場成熟與產品形態固化,“專業化分工”將成為主流模式,車企將更傾向于與專業芯片廠商開展合作,以實現成本控制與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