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套全國產化12寸硅光全流程套件發布
關鍵詞: 全國產化12寸硅光全流程套件 硅光芯片 硅光技術 研發周期 國產硅光生態
近日,武漢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NOEIC)正式發布了首套全國產化12寸硅光全流程套件(PDK/ADK/TDK),標志著我國在硅光芯片領域實現了從設計、制造、測試到封裝的全鏈條標準化閉環。
硅光技術,即硅基光電子技術,是將光子器件與傳統電子器件集成在同一硅基芯片上的前沿科技。它利用光信號替代電信號進行數據傳輸,具有高速率、低功耗、高帶寬等顯著優勢,廣泛應用于數據中心、人工智能、5G/6G通信、自動駕駛和高性能計算等領域。隨著全球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傳統銅導線傳輸已逼近物理極限,硅光芯片正成為突破“算力瓶頸”的關鍵解決方案。
然而,長期以來,硅光芯片的研發與制造高度依賴國外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工藝設計套件(PDK)和代工平臺,技術壁壘高、研發周期長、成本昂貴,嚴重制約了我國相關產業的自主創新與發展。此次發布的全國產化12寸硅光全流程套件,正是針對這一“卡脖子”問題的系統性攻關成果。
據武漢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負責人介紹,該套件相當于一個高度集成的“工具包”,為硅光芯片的設計、仿真、流片、測試等全流程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和接口。它實現了從設計語言、工藝參數到封裝測試的全鏈條國產化,使上下游企業能夠在同一技術框架下高效協作,徹底改變了以往因標準不統一而導致的反復調試與驗證難題。
這一突破帶來的最直接效益是大幅縮短芯片研發周期。傳統模式下,一款硅光芯片從設計到量產往往需要數年時間,而借助該全流程套件,企業可實現“設計即測試”,即在設計階段就能進行精準的工藝仿真與性能預測,測試完成后即可快速進入封裝環節,顯著降低了試錯成本和時間成本。目前,該套件性能已達到量產要求,并已支撐多家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高速硅光芯片的試產工作,展現出強大的產業轉化能力。
根據湖北省政府此前印發的《加快“世界光谷”建設行動計劃》,到2030年,武漢光谷將建成全球領先的12英寸硅基光電融合工藝線,打造全球前三的硅光芯片特色工藝平臺,實現器件性能國際領先。
目前,全國已有超過40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前來洽談合作,其中十余家已進入實質性合作階段,涵蓋通信、計算、傳感等多個應用領域。這表明國產硅光生態正在加速形成,產業鏈協同創新效應初顯。
首套全國產化12寸硅光全流程套件的發布,不僅填補了國內在硅光全流程標準化方面的空白,也為上下游企業提供了“一站式”研發工具,顯著縮短研發周期、降低成本,并為硅光芯片的大規模商業化奠定了技術基礎。
責編:Jimmy.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