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與英國央行預警:AI泡沫風險已近2000年互聯網泡沫水平
關鍵詞: AI投資熱潮 IMF警告 英國央行警告 互聯網泡沫 AI泡沫風險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英國央行雙雙發聲,對當前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AI)投資熱潮發出明確警告:當前人工智能(AI)熱潮正將全球股市的估值推向類似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水平。
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當下的市場估值正接近我們25年前互聯網熱潮時的水平。圍繞AI的樂觀預期點燃了市場,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全球經濟。”她警告稱,股價的急劇調整可能拖累全球增長,暴露脆弱性,并使發展中國家面臨更艱難的處境。
IMF也指出,在AI熱潮的興起以及美元呈現走弱態勢的雙重作用下,金融環境得以寬松,進而為全球經濟注入強勁動力,實現了有力提振。據IMF預測,今年與明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僅會出現小幅度的放緩。當下,種種跡象均清晰顯示,全球經濟整體而言成功經受住了多重沖擊所帶來的巨大壓力考驗。
跟IMF一樣,英國央行金融政策委員會作為負責監管金融穩定風險的機構,也給出了類似警告。該委員會稱,當下市場情緒和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前的狀態類似,全球金融市場存在突發調整的風險。
該委員會表示,“市場急劇調整的風險已經上升。美國股市的周期調整后市盈率已接近25年前的水平,相當于互聯網泡沫高峰期。多項指標顯示,股票市場估值偏高,尤其是那些專注于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再加上市場指數內部的集中度不斷上升,如果外界對AI影響的預期轉向悲觀,股市將特別脆弱。”
該委員會還指出,“任何由AI主導的價格調整都會對投資者造成更大沖擊,因為科技公司在整體市場中的權重創下新高。”
過去兩年,圍繞人工智能的投融資活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集中性與投機性”。以美國為例,標普500指數中僅七家科技巨頭(包括英偉達、微軟、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目前占據總市值逾30%的比重。已成為指數領頭羊的英偉達,其市盈率高達51倍。這些公司的估值飆升幾乎完全依賴于其在AI領域的戰略布局與未來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貝恩咨詢在其年度《全球科技報告》中指出,到2030年,AI企業需合計實現每年2萬億美元的收入,才能為滿足預期需求所需的算力提供資金支持。該機構預測,由于ChatGPT等服務的商業化進程跟不上數據中心及相關基礎設施的支出需求,這些企業的收入或將比這一目標少8000億美元。
不過,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認為目前的AI熱潮和當年的互聯網泡沫有著本質區別。他表示,如今像微軟、谷歌以及Meta這樣的超大型科技公司,實力比當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的公司要強得多。
此外,美聯儲官員對市場出現破壞性調整風險的擔憂進行了淡化。近日,舊金山聯儲主席瑪麗·戴利(Mary Daly)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AI泡沫不會威脅到金融穩定。她表示:“在研究和經濟學范疇里,我們更愿意把它叫做一種良性泡沫,畢竟它帶來了大量的投資。就算投資者最后沒有拿到最初預期的回報,這些投資也不是打了水漂,而是會留下有生產力的成果。”
責編:Jimmy.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