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艾睿電子回應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
關鍵詞: 艾睿電子 美國實體清單 出口管理條例 供應鏈挑戰 企業回應
在子公司被正式列入美國“實體清單”(Entity List)后,艾睿電子(Arrow Electronics Inc.)作出正式回應。
10月8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了一項最終規則,對《出口管理條例》(EAR)進行修訂,將中國、土耳其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的26個實體及3個地址新增至實體清單。其中,艾睿中國電子貿易有限公司、艾睿電子(香港)有限公司被列入。
該最終規則于2025年10月8日生效,其中包含一項保留條款,允許在2025年10月8日當天處于運輸途中、且符合先前許可證資格的貨物,若能在2025年11月7日前完成運輸,可繼續進行。
此次新增的16家中國實體如下:
1.Arrow China Electronics Trading Co., Ltd.
艾睿中國電子貿易有限公司
2.Arrow Electronics (Hong Kong) Co., Ltd.
艾睿電子(香港)有限公司
3.Beijing Kevin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北京凱文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4.Beijing Plenary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普雷瑞科技有限公司
5.Beijing Rageflight Technology Co., Ltd.
6.Easy Fl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翼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7.Feng Bao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豐寶電子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8.Feng Bao Trading Hong Kong Ltd.
豐寶貿易香港有限公司
9.Gansu Shuili Hoisting Equipment Co., Ltd.
10.Goodview Global
11.Jinan Xin Yin Bo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濟南鑫銀博電子設備有限公司
12.Schmidt & Co., (HK) Ltd.
興華科儀(香港)有限公司
13.Shandong Xin Yin Bo IOT Technology Co., Ltd.
14Shanghai Bitconn Electronics Co., Ltd.
上海皕科電子有限公司
15.Shanghai Langq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上海朗晴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16.Shanghai Sisheng Power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上海思盛電力控制技術有限公司
美國“實體清單”由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維護,旨在限制美國技術流向被認為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構成威脅的外國實體。一旦被列入清單,相關企業將面臨獲取美國原產技術、含有特定美國技術成分的產品或使用美國技術設備生產的商品的極大困難。
BIS 指出,此次調整核心目標是打擊為特定代理組織 (YL) 及其關聯方采購美國原產電子零件的中間商網絡,相關實體多活躍于中國及香港,從事分銷、技術與物流業務。
對于艾睿電子這樣的全球電子元器件分銷巨頭而言,其業務高度依賴于全球供應鏈,尤其是來自美國半導體制造商(如英特爾、高通、德州儀器等)的核心元器件。因此,被列入實體清單無疑將對其采購、庫存管理、客戶交付能力構成嚴峻挑戰。
面對突如其來的監管壓力,艾睿電子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稱:“我們獲悉,Arrow中國電子貿易有限公司和Arrow電子(香港)有限公司(均為 Arrow Electronics Inc. 的子公司)已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發布的實體名單。我們想向我們的業務合作伙伴保證,這些公司一直以來并將繼續完全遵守美國出口管理條例(EAR)的運營,并遵守所有與受EAR管轄的商品、軟件和/或技術的出口、再出口和(國內)轉讓相關的適用法律法規。Arrow的貿易合規職能強大而有效。我們正在與BIS就這些名單進行磋商,并將努力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合作伙伴的供應鏈中斷。”
責編:Jimmy.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