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擬強制中國企業轉讓技術,包括電池和其他清潔技術
關鍵詞: 歐盟 中企在歐運營 產業競爭力 電池技術轉讓 歐盟強制中企移交技術

歐盟正考慮強制要求希望在當地運營的中國企業向歐洲公司移交技術,此舉旨在積極推動歐盟產業更具競爭力。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措施將適用于尋求進入汽車和電池等關鍵數字和制造業市場的公司。這些規定還將要求這些公司使用一定數量的歐盟商品或勞動力,并在歐盟境內增加產品的價值。強制合資企業是另一個正在考慮的選項。
這些規定預計將于11月實施,從技術上講將適用于所有非歐盟公司,但該消息人士表示,其目標是防止中國制造業的實力壓倒歐洲工業。
歐盟貿易專員Maros Sefcovic在丹麥霍森斯舉行的歐盟貿易部長會議后表示:“我們歡迎外國直接投資,但前提是這些投資是真正的投資。”他說,這意味著在歐洲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歐洲價值,并將技術轉移到歐洲,“就像歐洲公司在中國投資時所做的那樣”。
負責制定相關法規的歐盟委員會發言人Thomas Regnier表示:“我們正在考慮多項措施,以促進歐洲產業的強勁、競爭力和脫碳?!彼€補充說,“尚未就這些措施的具體范圍和性質做出最終決定。”
過去幾年,歐盟一直誓言要保護國內制造商免受影響。即將出臺的法規將加速這一進程,作為一項名為《工業加速器法案》的立法提案的一部分。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9月將該法案描述為促進歐洲下一代產業發展的一種方式。
“清潔技術的未來將繼續在歐洲制造,”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的年度講話中說道,“但為此,我們還需要確保我們的產業在歐洲擁有所需的材料。總而言之,在數字和清潔技術方面,我們要更快、更智能、更歐洲化?!?/span>
歐洲一直在苦苦掙扎,增長乏力,投資疲軟,這受到其最大經濟體德國低迷表現的拖累。隨著歐洲工業界尋求保護其商業模式的方法,游說團體一直在呼吁歐盟委員會考慮采取嚴厲措施,以獲得優勢技術。
“至關重要的是,外國投資,例如在電池和其他清潔技術領域的投資,必須伴隨著技術轉讓和歐洲勞動力的技能提升,”歐洲清潔技術行業組織主管Victor van Hoorn表示,“這需要在歐盟層面達成一致?!?/span>
知情人士表示,即將出臺的提案的一項關鍵內容將旨在扶持歐洲新興的電動汽車產業。鑒于歐盟汽車制造商在電動汽車零部件方面往往依賴中國,落后于中國同行,該提案將特別關注電池技術訣竅的轉讓。
中國汽車企業已開始擴大其在歐洲的業務,比亞迪在匈牙利投資一家工廠,并承諾在整個歐洲大陸提高電動汽車電池的產量。中國先進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CATL)計劃派遣2000名工人,與Stellantis合資在西班牙建造一座價值40億歐元(46億美元)的電池工廠。
根據該提案,希望在歐盟銷售汽車的外國汽車制造商必須在當地采購一定數量的商品和服務。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正在考慮的還有一項要求外資工廠雇用歐盟工人的要求。該方案還將簡化歐洲公司的審批流程。(校對/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