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收購采埃孚動力總成技術部門計劃停滯,或將探索新合作模式
關鍵詞: 富士康 富士康收購采埃孚 E 部門 埃孚(ZF)集團 富士康造車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據摩根大通作為富士康交易顧問準備的文件顯示,富士康對德國頂級汽車供應商采埃孚(ZF)集團旗下動力總成技術部門(內部稱為E部門)的股權收購計劃,在歷經兩年的推進后,于上月陷入停滯狀態。這一計劃的擱淺,主要源于雙方在估值預期上存在巨大差距,以及該部門高于預期的債務負擔。
收購計劃及估值分歧
富士康一直致力于拓展其在汽車領域的業務版圖,而采埃孚集團作為全球知名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其動力總成技術部門在汽車傳動系統等領域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此次收購計劃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整合雙方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開拓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市場機遇。
然而,在收購過程中,雙方在關鍵問題上出現了分歧。據摩根大通準備的文件顯示,富士康的盡職調查將E部門的估值區間確定為15億至25億歐元,顯著低于此前35億歐元的預估。更關鍵的是,在完成盡職調查后,發現該部門的股權價值竟為負值,與早前估計的13億歐元正股權價值形成巨大反差。這份題為“Project Verde - 討論材料”的9月份文件在財務發現旁空白處批注:“若股權價值為負,則無交易可言。”
債務問題凸顯
盡職調查同時揭露,E部門的凈債務高達41.77億歐元,比預期高出近90%,其中9.447億歐元的額外養老金負債是造成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這一發現對背負高額歷史收購債務的采埃孚集團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采埃孚集團在近年來的多次收購中積累了大量債務,而此次E部門的高債務負擔進一步增加了其財務壓力。據內部消息人士稱,這一發現促使采埃孚集團重新審視其分拆動力總成部門的計劃,并最終決定放棄分拆該部門的計劃,轉而尋求其他方式來優化其業務結構和提升運營效率。
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盡管收購計劃受阻,但雙方并未放棄合作的意愿。據相關報道,富士康與采埃孚正在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以實現互利共贏。這種新的合作模式可能包括技術共享、聯合研發、供應鏈協同等多個方面。雙方希望通過這種靈活的合作方式,能夠在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富士康執著于造車
近年來,富士康對造車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其對造車的執著可以追溯到其創始人郭臺銘的早期愿景,即“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的iPhone,我們既然能造iPhone,為什么就不能造電動汽車?”
富士康在汽車領域的布局不僅局限于整車制造,還涵蓋了電池、半導體等關鍵零部件。例如,富士康與恩智浦半導體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開發新一代智能互聯車用平臺。此外,富士康還通過收購和合作,逐步完善其在汽車產業鏈的布局,如收購采埃孚汽車底盤50%的股份。
如下為富士康造車經歷盤點:
2005年:富士康以3.7億的價格買下臺灣四大汽車線束廠之一的臺灣安泰電業100%股權,正式涉足車用電子用品的制造。
2010年:富士康接下特斯拉供應鏈的訂單,成為其主要供應商之一。
2013年:富士康成為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的供應商。
2014年:富士康與北汽新能源共同組建北京恒譽新能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
2015年:富士康聯合騰訊控股、和諧汽車共同出資10億元成立互聯網汽車企業“和諧富騰”,但該項目最終失敗。
2016年:富士康放棄和諧富騰項目,但并未脫離汽車行業。
2017年:富士康在汽車相關和出行領域大量投資,先后投資入股滴滴出行。
2018年:富士康參與小鵬汽車B輪融資。
2020年10月:富士康與裕隆共同發布“MIH EV開放平臺”。
2021年10月:富士康發布純電動汽車品牌Foxtron,并一口氣發布了三款新車,即Model E、Model C和Model T。
2021年11月:富士康從電動汽車公司Lordstown Motors手中收購了一家工廠。
2022年:鴻華先進(富士康旗下電動汽車品牌)的Model C公布量產版本,預購32小時訂單突破1.5萬輛。
2024年9月:富士康進一步發力新能源汽車業務,其被收購的夏普展示了一款名為LDK+的純電動概念車。
2024年:有傳聞稱富士康有意收購日產,但未獲官方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