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蓄意網攻中國國家授時中心
關鍵詞: 美國國家安全局 中國國家授時中心 網絡攻擊 APT攻擊策略 網絡主權
10月19日,國家安全機關公布關于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針對中國國家授時中心實施系統性網絡攻擊的調查結果。
中國國家授時中心作為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坐落于陜西省西安市,承擔著國家標準時間(北京時間)的產生、保持及發播職能,并為通信、金融、電力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領域提供高精度授時服務,其產生和保持的國家標準時間與國際協調世界時UTC的偏差數值保持在3納秒以內(1納秒=0.000000001秒)。上述設施若遭受破壞,將直接導致網絡通信中斷、金融交易異常等連鎖反應,對國家經濟社會運行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例如,時間差1毫秒(1毫秒=0.001秒),變電站可能會時序混亂,造成大規模停電;時間差1微秒(1 微秒=0.000001秒),國際股市的交易可能就會有幾千億的變化;時間差1納秒(1納秒=0.000000001 秒),北斗的定位精度就會差 30 厘米;時間差1皮秒(1皮秒=0.000000000001秒),月壤采集車和“嫦娥”飛船的定位就會產生幾公里偏差。
調查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對國家授時中心的網絡攻擊呈現長期化、體系化特征。自2022年3月起,NSA利用境外品牌移動終端短信服務協議漏洞,對國家授時中心工作人員的移動智能終端實施定向攻擊,非法獲取通訊錄、通信記錄、圖像數據等敏感信息。
2023年4月起,NSA基于前期竊取的身份認證信息,多次嘗試突破國家授時中心網絡邊界防護體系,針對網絡架構、系統配置等關鍵信息實施刺探行為,為后續深度攻擊構建技術準備。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期間,NSA進一步升級攻擊手段,部署專業化網絡作戰平臺,運用 "eHome_0cx"、"Back_eleven""New_Dsz_Implant" 等42款特種網絡攻擊武器,分階段實施前哨控制、加密隧道搭建、數據竊取等惡意操作。通過建立隱蔽通信信道實現對目標系統的持續性控制,并試圖滲透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核心節點,預置破壞性指令。
在攻擊實施過程中,NSA采用典型的APT(高級持續性威脅)攻擊策略:選擇北京時間夜間作為主要攻擊時段,通過美國本土、歐洲及亞洲多地的虛擬專用服務器構建多級代理鏈路,利用偽造數字證書繞過安全防護機制,配合高強度數據擦除技術消除攻擊痕跡,以實現攻擊溯源阻斷。
經國家安全機關縝密偵查與技術反制,成功偵破該起重大網絡攻擊案件。通過電子證據固定、攻擊鏈路阻斷、防護體系升級等措施,有效化解安全威脅,確保國家授時系統穩定運行。此次事件充分暴露美國長期奉行網絡霸權主義,其情報機構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實施網絡攻擊,嚴重破壞全球網絡空間秩序。中國國家安全部門將持續強化網絡空間安全防護,依法打擊各類網絡間諜活動,堅決捍衛國家網絡主權與安全利益。

責編:Lefeng.s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