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回暖,三星、蘋果領跑
近日,權威市場調研機構Omdia、Counterpoint Research及IDC等相繼發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呈現回暖態勢,出貨量同比增長顯著,主要得益于新品發布帶動換機需求以及廠商積極備貨。
全球市場整體回暖,三星、蘋果表現搶眼
根據Omdia的最新研究,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3%,標志著市場在經歷年初波動后重新回歸增長軌道。

三星以19%的市場份額連續第三個季度保持全球第一,得益于其Galaxy A系列的持續熱銷以及第七代可折疊機型產品線的升級。蘋果則以18%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iPhone出貨量同比增長4%,創下其史上最強的第三季度表現,這主要得益于iPhone 17系列的提前需求。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也給出了相似的樂觀數據,其指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4%。三星和蘋果同樣領跑市場,三星憑借Galaxy A系列和高端Galaxy S25系列的強勁表現,出貨量同比增長6%,占據19%的市場份額。蘋果則以9%的同比增長率成為前五大品牌中增速最快的廠商,iPhone 17系列在全球范圍內廣受歡迎,多地區預售量創下歷史新高。

IDC的最新數據也印證了市場的回暖趨勢,其指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達到3.227億臺,同比增長2.6%。三星在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為6140萬臺,排名第一,出貨量同比增長6.3%;蘋果緊隨其后,出貨量為5860萬臺,同比增長2.9%;小米在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為4350萬臺,排名第三,出貨量同比增長1.8%;傳音出貨量為2920萬臺,排名第四,出貨量同比增長13.6%;vivo出貨量為2880萬臺,排名第五,出貨量同比增長6.9%。

中國市場格局趨于穩定,Vivo重回第一
在Omdia的報告中,小米本季度表現穩定,市場份額為14%,位居全球第三。傳音和vivo各占9%的市場份額,共同躋身本季度前五大廠商。
而在中國大陸市場,vivo以1180萬臺的出貨量重回第一,占據18%的市場份額;華為緊隨其后,出貨量為1050萬臺,市場份額為16%;蘋果延續上漲趨勢,出貨量為1010萬臺,擠進前三;小米和OPPO則分別以1000萬臺和990萬臺的出貨量位列第四和第五。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也顯示了相似的市場格局,小米以14%的出貨量份額穩居全球第三,OPPO和vivo則分別位居第四和第五。OPPO在東南亞及中東非市場憑借經濟型5G機型實現增長,vivo則在印度及東南亞市場保持穩健增長,并持續擴大在中東非市場的影響力。
中國市場方面,IDC的數據是2025Q3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約6,840萬臺,同比下降0.6%,延續下降趨勢。 該季度屬于傳統手機銷售淡季,新品發布數量較少,且“國補”政策收緊的情況下,消費者消費更趨于理性。

地區市場差異顯著,亞太、中東非成增長引擎
從地區市場來看,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盡管北美和歐洲等成熟市場的出貨量在本季度出現下滑,但印度、中東非(MEA)、日本及亞太部分地區的強勁表現推動了全球出貨的整體增長。其中,中東非地區出貨量同比增長14%,主要由三星與小米的強勁表現驅動;印度市場受益于節慶季需求和政府紓困舉措,出貨量同比增長9%。
Omdia的報告也提到了類似的市場趨勢,指出多個廠商在繁忙的第四季度到來前積極備貨,以滿足新興市場對耐用性和可靠性手機的需求。主要廠商相繼在第三季度更新了中低端產品線,配備了超大容量電池并強化了防水、防塵及抗摔性能。

IDC全球客戶端設備部門高級研究總監Nabila Popa表示,創新的外觀設計與更具性價比的AI智能手機吸引消費者升級設備,成為市場增長的關鍵動力。即便面臨經濟不確定性,智能手機市場仍展現出強大韌性。
未來展望:市場溫和增長,廠商競爭加劇
對于未來市場走勢,Omdia、Counterpoint Research均給出了樂觀預期。Omdia預計,2025全年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在國補背景下將實現溫和增長。Counterpoint Research也認為,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和消費者信心的提升,智能手機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隨著9月中下旬開始,各品牌大量年度旗艦新品的提前集中上市,市場表現在下個季度初期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IDC 移動電話部門研究總監Anthony Scarsella表示,展望未來,IDC 對 2025 年全年智能手機市場保持樂觀預期,預計市場增長勢頭將持續至今年最后一個季度。在主流廠商推出力度強勁的價格促銷活動及豐富產品線的推動下,消費者對最新 AI 智能手機的需求將加速釋放,有望推動 2025 年市場實現強勁收官。
不過IDC認為,之后即便有“雙十一”年終大促,也難以激發更多消費者需求。廠商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除需要提供給消費者更有吸引力度的定價和優惠促銷,還是要回歸本質,打造具備差異化特色,更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產品來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Omdia高級分析師Runar Bj?rhovde指出,當前市場競爭壓力非常大,許多廠商的盈利能力都面臨嚴峻考驗。零部件成本上升和產能競爭加劇使得廠商必須在保持定價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之間找到平衡。
責編:Luffy